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设计模式之观察者设计模式
阅读量:712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460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5 分钟。

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jzman-blog,欢迎关注交流!

最近补一下设计模式相关的知识,关于观察者设计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,具体如下:

  1. 什么是观察者设计模式
  2. 关键概念理解
  3. 通知观察者的方式
  4. 观察者模式的实现
  5. 观察者模式的优缺点
  6. 使用场景

下面来一张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,具体如下:

这里写图片描述

什么是观察者设计模式

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是软件设计模式的一种,定义了对象之间一种一对多的关系,也就是当一个对象数据发生变化时,会通知与之依赖的其他对象,以相应其数据变化,这种当目标对象数据发生变化时,与之对应的观察者对象数据随之发生变化的,具有一对多通知关系的设计模式叫做观察者设计模式

关键概念理解

观察者设计模式中主要区分两个概念:

  • 观察者:指观察者对象,也就是消息的订阅者
  • 被观察者:指要观察的目标对象,也就是消息的发布者

通知观察者的方式

  • :消息以类似广播的形式通知观察者,观察者只能被动、无条件接受;
  • :接收到被观察者的通知,可以自主决定获取消息。

观察者模式的实现

下面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观察者设计模式的实现,具体如下:

  1. 手写观察者设计模式
  2. Java API 提供的观察者设计模式 使用 Java API 提供的 Observer 和 Observeable 实现观察者模式
1. 手写观察者模式

首先创建被观察者,具体如下:

/** * 观察者要观察的目标对象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abstract class Subject {
protected ArrayList
observer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 //表示观察者对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开始观察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(Observer obs) {
observerList.add(obs); } //表示取消某观察者对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的观察 public void unRegisterObserver(Observer obs) {
observerList.remove(obs); } //当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的状态发生变化时,及时更新观察者的状态 public void notifyAllObserver(){
for (Observer observer : observerList) {
observer.update(this); } }}

创建具体的被观察者,具体如下:

/** * 具体的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Subject{
private int state; public int getState() {
return state; } public void setState(int state) {
this.state = state; //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通知其他的观察者 notifyAllObserver(); }}

然后,为了统一方便,定义观察者接口,具体如下:

/** * 观察者统一接口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interface Observer {
void update(Subject subject);}

然后,创建具体的观察者,具体如下:

/** * 具体的观察者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{
private int state; public int getState() {
return state; } public void setState(int state) {
this.state = state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(Subject subject) {
//获取目标对象的数据变化,同时更新当前观察者 ConcreteSubject concreteSubject = (ConcreteSubject)subject; state = concreteSubject.getState(); }}

最后,测试观察者设计模式,具体如下:

/** * Main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lient {	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		//创建具体的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		ConcreteSubject concreteSubject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		//创建多个具体的观察者		ConcreteObserver obs1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		ConcreteObserver obs2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		ConcreteObserver obs3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		//让观察者观察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的数据变化		concreteSubject.observerList.add(obs1);		concreteSubject.observerList.add(obs2);		concreteSubject.observerList.add(obs3);		//改变某个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的数据		concreteSubject.setState(10);		//观察者数据是否与被观察者数据变化一致		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1:"+obs1.getState());		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2:"+obs2.getState());		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3:"+obs3.getState());	}}

显然,执行结果肯定如下:

观察者obs1:10观察者obs2:10观察者obs3:10

通过对目标对象数据的改变,更新了与之相对应的观察者的数据,实现了消息的订阅和发送。

2. Java API 提供的观察者设计模式

Java API 提供的观察者设计模式主要通过 Observer 和 Observeable 来实现,首先创建一个类继承 Observeable 作为被观察者,具体如下:

/** * 被观察者(目标对象)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oncreteSubject extends Observable{
private int state; public int getState() {
return state; } public void setState(int state) {
this.state = state; //表示数据已经发生变化 setChanged(); //具体的目标对象数据变化的时候通知观察者 notifyObservers(state); }}

然后,创建一个类继承 Observer 作为观察者,具体如下:

/** * 观察者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oncreteObserver implements Observer{
private int state; public int getState() {
return state; } public void setState(int state) {
this.state = state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(Observable arg0, Object arg1) {
ConcreteSubject concreteSubject = (ConcreteSubject) arg0; //根据目标对象(被观察者)的数据变化更新当前观察者的数据 this.state = concreteSubject.getState(); }}

最后,测试观察者设计模式,具体如下:

/** * 测试观察者设计模式 * @author jzman */public class Client 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ConcreteSubject concreteSubject = new ConcreteSubject(); ConcreteObserver obs1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 ConcreteObserver obs2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 ConcreteObserver obs3 = new ConcreteObserver(); concreteSubject.addObserver(obs1); concreteSubject.addObserver(obs2); concreteSubject.addObserver(obs3); concreteSubject.setState(100);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1:"+obs1.getState());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2:"+obs2.getState()); System.out.println("观察者obs3:"+obs3.getState()); }}

显然,执行结果肯定如下:

观察者obs1:100观察者obs2:100观察者obs3:100

观察者模式的优缺点

  • 优点: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抽象耦合,可定义一种稳定的消息触发机制。
  • 缺点:如果被观察者有多个间接的观察者,消息的传递将消耗更多时间,如果观察者被观察者之间循环依赖,最终会导致系统崩溃。

使用场景

观察者设计模式在开发中使用比较广泛,主要有以下几个场景,具体如下:

  • 如游戏、聊天等过程中消息的从服务端转发给客户端的过程
  • Android 中的广播机制以及 ListView 中通知数据发生变化时也是观察者设计模式
  • 订阅类相关的系统,如当订阅的主题有更新,订阅者就会同步订阅的文章。

可以选择关注微信公众号:jzman-blog 获取最新更新,一起交流学习!

这里写图片描述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jzmanu/p/10284779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Spark Streaming中流式计算的困境与解决之道
查看>>
15条软件开发黄金定律
查看>>
TensorFlow发布1.12.0版本,改善XLA稳定性和性能
查看>>
红帽峰会2017第二天回顾:Jim Whitehurst对企业数字转型的两条建议
查看>>
NPM中混入了包含恶意后门的包
查看>>
IBM开源API微网关
查看>>
企业金融云存储建设之路
查看>>
SQL Server新一轮更新
查看>>
未来的C#之只读引用与结构体
查看>>
TypeScript发布3.2版本,改进元编程支持、新增BigInt
查看>>
服务部署如何做到高可用?这份“三级跳”秘籍送给你\n
查看>>
独家解读 | 滴滴机器学习平台架构演进之路
查看>>
KubeEdge向左,K3S向右
查看>>
微软正式发布 Azure IoT Central
查看>>
Build 2018大会:.NET概述和路线图
查看>>
七牛李倩:⼯程效率如何为研发赋能
查看>>
从“被动挖光缆”到“主动剪网线”,蚂蚁金服异地多活的微服务体系
查看>>
PhpStorm2016.3激活
查看>>
Docker4Dev #7 新瓶装老酒 – 使用 Windows Container运行ASP.NET MVC 2 + SQLExpress 应用
查看>>
使用vue.js构建一个知乎日报
查看>>